聯準會降息=債券多頭?那可不一定

隨著聯準會進入降息週期,許多投資者期望看到債券市場出現多頭走勢,尤其是公司債。然而,這種預期可能過於簡單。本文將深入探討為什麼降息並不總是意味著債券多頭,以及未來投資者應該關注的關鍵因素。

降息與債券價格的誤解

通常情況下,投資者認為央行降息將自動推高債券價格,因為無風險利率下滑。然而,債券殖利率的構成並不僅僅取決於無風險利率。它還包含了信用利差,這反映了公司違約風險的大小。當經濟放緩時,儘管無風險利率下降,但公司違約風險上升,可能導致信用利差擴大,從而抵消降息帶來的好處。

當前的市場環境

截至2024年9月,美國非投資等級債投資等級債的信用利差均處於歷史低位,顯示出市場低估了未來的風險。這意味著投資者應警惕可能的信用利差擴大,尤其是在美國經濟逐漸進入軟著陸階段的情況下。歷史數據表明,即便經濟沒有進入全面衰退,信用利差也會在經濟放緩時期擴大。

信用利差的重要性

無風險利率下滑與信用利差擴大相結合,意味著投資者在購買公司債時應更加謹慎。雖然美國聯準會的降息政策降低了公債的無風險利率,但對於公司債來說,信用利差的變化可能會抵消這一利好。投資者應密切關注信用利差變化,以避免在經濟放緩時陷入投資陷阱。

歷史證據:軟著陸與信用利差

歷史上,當美國經濟進入軟著陸時期,如2011年、2014年、2018年等,信用利差普遍擴大。即便經濟沒有陷入全面衰退,信用利差依然會從低點反彈,並超過長期平均值。因此,投資者不應僅依賴降息來預測債券多頭,尤其是在當前市場風險較高的情況下。

總結

聯準會的降息並不必然導致債券市場的多頭行情。雖然無風險利率因降息可能下滑,但隨著經濟放緩,公司債的信用利差往往會擴大,抵消無風險利率下降帶來的影響。歷史證據表明,即使美國經濟軟著陸,信用利差仍可能上升。因此,投資者應更加謹慎,不應僅依賴降息來預測債券的上升空間,尤其是在公司債市場中,風險仍然存在。

參考文獻